一張電子屏幕連接起相隔千里的勞動者與企業,幾通視頻電話化解了橫跨省份的工傷糾紛。在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的調解室內,這樣的場景正成為勞動爭議化解的新常態。來自山東省鄆城縣的周某在大豐某工程務工時遭遇工傷待遇爭議,工程竣工后雙方均已離開大豐,若線下處理需往返數千公里。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了解情況后,依托線上調解平臺,組織雙方通過視頻連線協商,僅用3天時間就達成了工傷賠償協議,當事人全程未踏足大豐,便成功化解了這起涉及三省的勞動爭議。這是我區創新構建“四點聯動”工作機制,推進勞動爭議一站式多元化解的生動實踐。
2024年,全區勞動爭議發生率較上年整體下降15%以上。通過突出重點強化預警監測、把握支點健全調解組織、創新亮點推進多元化解、聚焦難點提升調處質效,探索出一條“預防在先、調解在前、多元聯動”的基層治理新路徑,讓勞動者維權更便捷、企業用工更規范。勞動人事爭議預防化解工作得到人社部仲裁司領導的充分肯定。
在區非訴訟服務中心的一站式維權窗口,工作人員每天都會通過12333咨詢熱線、面對面接待等方式,為企業和勞動者解答勞動合同簽訂、工資支付、工傷認定等法律問題。針對部分企業用工不規范、勞動者維權意識薄弱等問題,我區將法治宣傳作為源頭治理的重要抓手,通過組織企業用工座談會、勞動者權益保護培訓班、線上普法直播等形式,累計開展各類普法活動100余場,覆蓋企業400余家、勞動者9000余人次。“以前總覺得法律條文太復雜,現在政府部門主動上門講政策、做指導,我們規范用工的思路更清晰了,員工的疑慮也少了。”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。
為了將服務延伸到企業一線,全區建立區鎮兩級聯動機制,把勞動爭議預防化解納入黨員干部掛鉤服務企業的重要內容。每季度組織人社、工會、司法等部門聯合走訪重點企業,幫助完善考勤、薪資結構等內部管理規章制度,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溝通對話機制,勞動者通過掃描二維碼直接反映訴求。在城東某電子裝配企業,政府部門指導建立的“每月溝通日”制度,讓員工能夠直接與管理層面對面交流訴求,2024年該企業通過內部協商解決勞動報酬爭議、糾紛等12起,投訴較往年下降62.6%。針對春節前后、高溫季節等糾紛高發時段,以及建筑、化工、新業態等重點行業,開展拉網式隱患排查,對發現的潛在勞動爭議隱患,實行“一企一策”,落實牽頭單位,專人或者專班跟蹤,有針對性地預防化解,力爭將勞動關系領域風險隱患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。2024年累計排查出工資拖欠、勞務派遣管理不規范等隱患77條,全部通過行政指導、勞動監察勞動仲裁建議等方式在萌芽狀態化解。
走進大中街道勞動爭議調解中心,墻上掛滿的錦旗見證著基層調解組織的工作成效。作為人社部等四部門授予的“2023年度工作突出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”,這里年均化解勞動糾紛71余起,調解成功率達91%以上。我區以大中街道為標桿,在全區13個鎮(街道)、重點園區和重點企業建立調解組織,形成“區—鎮—企業”三級調解網絡。針對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難題,成立行業性調解組織,由平臺企業、勞動者代表、行業協會共同參與調解,有效解決了外賣騎手、網約車司機等群體的勞動關系認定、事故賠償等爭議。
在區非訴訟服務中心調解室,多部門聯動化解復雜勞動爭議的場景頻繁上演。去年,淮安某公司與大豐本地企業合作經營的娛樂場所因虧損停業,拖欠40余名員工工資,勞動者將兩家公司共同列為被申請人。由于涉及跨地區用工主體,工資支付責任認定存在爭議,仲裁委立即啟動“法院+仲裁+司法”聯動機制,與法院民庭法官聯合會商案情,優先立案、優先審理,依據《勞動合同法》相關規定,確定最終責任方,促使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,53萬元工資全部處理到位。這種“一站式接受投訴、一站式受理案件、一站式協商調解、一站式法律援助”的工作模式,將人社、法院、司法、工會等部門資源集中整合,形成各負其責、密切配合、多方聯動常態化工作機制,及時為當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勞動爭議調解服務,對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群體性爭議案件做到早發現、早介入,實現勞動爭議隱患早發現早解決、小問題快解決。2024年累計受理案件649余件,83%在調解階段化解。
裁審銜接機制的完善實現矛盾糾紛“一攬子解決”。建立裁審銜接聯席會議制度,推進“法院+仲裁”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,仲裁員與法院法官圍繞新發問題、疑難復雜案件,通過聯合會商、信息共享暢通長效溝通機制,統一法律適用標準,實現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與人民法院訴訟銜接工作有效對接,為企業合規用工提供明確指引,推動勞動爭議的實質性化解。
針對省外、市外來豐務工者離職后維權不便的痛點,積極推動建設“智慧仲裁庭”(目前已投入使用),探索構建以線上為核心,以互聯網、云視頻技術為支撐的數字化庭審模式,實現“云仲裁”調裁服務,做到“讓數據多跑路、讓群眾少跑腿”,當事人可通過互聯網參與庭審,解決“往返奔波”難題。
從法治宣傳到隱患排查,從基層調解到多元聯動,“四點聯動”機制環環相扣。在大豐這片熱土上,“勞有所護、權有所依”的理念正通過一項項務實舉措落地生根。無論是線上調解的便捷高效,還是多部門聯動的精準發力,亦或是裁審銜接的機制創新,都在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書寫著生動注腳。數據顯示,2024年我區仲裁結案率達99.84%,調解成功率提升至85.17%。隨著“四點聯動”機制的不斷完善,一幅勞動關系和諧穩定、企業與勞動者共贏發展的美好畫卷將不斷描繪。